嘘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看书网qbkansh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后不久,文山鸣和范明成也跟了上去。
一时,五人均是面色认真,提笔落下。
空气中,只有清清浅浅的写字声。
——
最先完成的人选,大家也很是意外,不是朝考第一的黎青颜,也不是曾为太子伴读的白景书,更不是举人身份的范明成。
而是夏谦。
夏谦完成后,并没有离开原地,先行交上,反是遵循规则,等待几人完成。
不过他眼观鼻,鼻观心的淡定模样,又是让齐司业和博士们心头好一顿赞赏。
只不过,眼下为了不影响其他几人发挥。
齐司业和博士们也不能去围观他的策论文章,即使心肝抓的痒痒的,也得等所有人写完,然后再由他们口述表达。
其后,又逐渐有人完成。
场上唯有一人,还在挥洒笔毫。
是黎青颜。
黎青颜左边早早完成的夏谦,余光不自觉便落在了黎青颜身上。
此时的她,并没有因为自己速度落在了最后,而出现慌张,反而越发沉着,时不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番,再复看前面所写的文章,从细小的动,便能看出黎青颜的严谨。
其实,这几位监生中,夏谦最为好奇的便是黎青颜的文章。
并不只是因为两人是好友的关系。
自打夏谦听了黎青颜关于“八股文”的见解后,他便发现他所认识的黎青颜有些特别的地方。
这特别之处,夏谦越是接触,越是深有体会,也越是震惊诧异。
他冥冥中有一种感觉,黎青颜的思想格局,将会对他影响颇深。
这也是,夏谦总忍不住想靠近黎青颜的原因之一。
夏谦嘴角微勾,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倒是诚不欺我。
而右边的白景书到没有夏谦的发散思维,只他的目光落在黎青颜同书法大家林彦之有些相似的字迹上。
心绪有些复杂。
若是真心不愿同他再有所交集,阿言为何还用这个笔迹。
上回七夕“信书”一事,已然成了白景书心头一个打不开的结。
其实,最好的方法,便是一切同阿言摊开了说。
但他又因自己的原因,有些事,不能摊开去说。
阿言心思机敏,他若发现自己有事瞒着他,定会更加生气。
只是,如今阿言还在使用这个笔迹,会否亦是给他一个和好的讯息。
白景书心头胡乱想着,有些不确定。
就在夏谦和白景书各自若有所思时,黎青颜已然落下了最后一笔,唇角微有上翘,是一个满意的弧度。
见到她这幅神情,谁也不知道,其实最为好奇的是,现在端着一副神色淡淡然的烟雨先生。
烟雨先生对黎青颜的好奇,不比夏谦弱多少。
只是,烟雨先生觉得上回见到的黎青言,和这回见到的黎青言,有些不太一样。
可具体哪里不一样,他有些说不上来。
只得看过他做的文章,再行判断。
黎青颜一写完,便代表着众人皆是完成。
烟雨先生朝几位监生看了去,随意指了一位,轻描淡写道。
“便从你开始吧。”
下一刻,一人出列。
赫然是面色划过一丝讨好之意的范明成。
第60章
范明成乖觉地将自己的文章呈了上去,面上越发恭敬,心下却越发笃定心思。
虽没有选择早备好答案的命题,但范明成自身才学也不是盖的。
齐司业和博士们揣测的烟雨先生的出题意图,搁在几位监生身上,便是要思索怎么样“扣题”,才是符合出题者心中的中心点。
揣测烟雨先生的心思,对于初见烟雨先生的几人而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今日所出之题,并不只是以烟雨先生的喜好而论。
只要想明白这一点,对于如范明成这般聪慧之人,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围绕“名士”这一命题,不外乎是要体现一个中心点——
榜样。
名士,世人皆视其为榜样,群而趋之。
同今日选择新监生发言代表的想法不谋而合。
所谓的新监生发言代表,同样也是这一届新生中的表率,即是“榜样”。
所以,只要能拿将名士同榜样联系在一起,便是扣题。
但如何去更深层次的论述,则是这回考核的重点。
范明成挤着脸上谄媚的笑容,信心满满地便是说了出来。
他有信心的,他所论述的切入点,定能打动烟雨先生的心。
只因,范明成主论述名士成为榜样后,所背负的压力和辛酸,他琢磨着烟雨先生听完该是深有体会的。
范明成一心打得便是要在烟雨先生心中留下好印象的主意,所以,他决定主攻论述“名士成为榜样后,所背负的压力和辛酸”这个方向,以此,引起烟雨先生的共鸣。
只是,他自以为打得金算盘,好像并未像他预料般那么响。
就在范明成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地说完后,虽几位博士因他扣题精准,情感充沛,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名士成为榜样之后的压力和辛酸,而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但齐司业和烟雨先生面色却纹丝不动。
尤其是烟雨先生,他只是随意淡淡颔首,然后手指轻点道。
“下一个。”
这番举动,让本是信心满满的范明成,微微有些慌神,不知是自己表现不佳,还是烟雨先生本身沉得住气。
范明成不知,但齐司业却是明了。
因他同烟雨先生的想法如出一辙。
此时,他余光轻轻看了一眼背量有些僵直的范明成,眼里划过一丝惋惜。
文章才学皆是不错,可惜眼界太窄,功利心太强。
齐司业和烟雨先生活到这把年纪,自然听出了范明成文章里的讨好之意。
然而这讨好的手段,对于普通人或许奏效,但对于烟雨先生这样的见过大世面的名家大儒,却是不行的。
甚至,还暴露出了自己对于“名士”解读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所谓真正的名士,自然尽瘁天下而无悔,又如何会在意自身所遭受的压力和辛酸。
既然已然成为“名士”,再重点去论背后辛酸,不过是无病呻吟罢了。
这便是范明成暴露的缺陷——
名士,自当着眼于天下,而不是拘泥于自身。
——
烟雨先生点的下一个则是文山鸣。
文山鸣,他有印象的,朝考的文章,立意也颇为有趣,烟雨先生还挺期待文山鸣的表现的。
这一回,文山鸣倒却也没让众人失望。
他同样也发现这回要扣“榜样”这一主题,论述了历史上各种名士起到的榜样表率用不说,引经据典,头头是道,辞藻还极为华丽诙谐,单从文章本身来说,就比范明成那篇文章,好上不少。
就连齐司业也轻轻颔首,表示了自己赞许的态度。
但烟雨先生的表情还是十分淡淡。
不过,因着烟雨先生同样的表情,倒是稍微让范明成安了心,只以为烟雨先生是一视同仁,他先前应该表现的还可以。
可范明成不知,他和文山鸣,在烟雨先生心中可不是一个量级的表现。
范明成所写的文章,是彻底让烟雨先生不喜。
而文山鸣的文章,则是让烟雨先生觉得有些寡淡。
好比前者是发苦的苦瓜,后者是无味的白面馒头。
虽文山鸣的文章主题意思均是符合他心中的中心点,但他的文章却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缺少自己的想法。
因文山鸣论述了大量历史上名士所起到的榜样用,优势是彰显才学底蕴的同时,也能让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更形象立体,但弊端就在于,历史上的名士所起到的榜样用,早已被前人论述了个遍,文山鸣做的也只是把这些前人说过的话,用华丽诙谐的辞藻总结归纳了一番。
文章虽做的出色,但思想并不算上成。
这在烟雨先生看来,还是差了点意思,没能让他发现文山鸣本身的闪光点。
只能说不出错,也不出彩。
带着这份不太满意的心情,烟雨先生点了下一位——
白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