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看书网

分节阅读 39

《史上最强崇祯》转载请注明来源:全本看书网qbkanshu.com

魏府,内阁首辅魏藻德看着眼前传旨的司礼太监,嘴巴都在抽搐。

这些阉人来了一准儿就没什么好事,崇祯皇帝的旨意和上次如出一辙,要把废康妃斩首在西菜市口。

然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圣命的监斩官还是他魏藻德。

魏藻德心里苦啊,上次监斩陈演就在士林中引起了异常风波,现在自己已经成了人人唾骂的阉党,这次又监斩李康妃,崇祯皇帝这是在把自己往绝路上逼,此事之后,看来一个铁杆狗腿子的名声是跑不掉了。

“臣魏藻德接旨,吾皇万岁万万岁”

魏藻德叹了口气,还是接下这份中旨,客客气气将司礼太监送出门去,又给了几两银子孝敬,这才走回房内不断唉声叹气。

“老爷,不想去就别去了。”

“老爷您是内阁首辅,这中旨没有您的票拟,不遵行也没什么事。”

“妇人之仁”魏藻德本就在气头上,听见这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恨铁不成钢的敲几下桌子,说道:

“按理说是这样,但你一介妇人,又懂什么”

“上次监斩陈演,士林中已经传开了,说我魏藻德是阉党这些昔日同僚都有什么手段我最清楚,若不是厂卫日夜保着,我也根本活不到今日”

刚说到这里,门外老仆慌慌张张跑进来,说道:

“老爷,那些京营兵等不及了,让小的进来催问。”

听见这话,魏藻德喝口茶,在这一瞬间似乎也想开了,起身拍拍屁股说道:

“也罢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好想的,这狗腿子当就当了”

走在监斩的路上,魏藻德至今都想不通。

大明朝以前斩首示众都是在西四牌楼,崇祯皇帝以前公斩的时候也是在那,怎么今年开始突然改到菜市场公斩去了。

魏藻德和陈演不一样,陈演最擅长逢迎拍马,所以才当上的首辅,而魏藻德却是嘴皮子功夫了得,对于圣意的揣摩却不如陈演。

想了一路,魏藻德也不明白崇祯皇帝这么做究竟是用意何在,最后一屁股坐在监斩官的位子上,却忽然感觉有些不同。

按理来说,魏藻德的名声早该被东林士子们玩臭了,但是在菜市场观斩的百姓却没向他扔什么臭鸡蛋烂菜叶,甚至有小孩在喊什么魏青天。

魏藻德不是傻子,这魏青天三个字显然是在叫自己,当即就有些飘飘然,觉得监斩似乎也没那么不好。

这都第二次了,东林党似乎也没把自己怎么样,这名声好像还越来越好了,而一向刻薄寡恩的崇祯皇帝这次也出人意料的在朝中力保自己。

想到这里,魏藻德高兴地朝周围百姓挥挥手,咳咳几声将木令掷在地上,高声喊道:

“时辰已到,验明正身,行刑”

“皇上,魏藻德监斩的时候脸上挂着笑,看来是老奴差人喊的魏青天他给听了进去,心里正在偷着乐。”

“嗯。”

崇祯皇帝点点头,微笑起来,问道:

“城内的乱象可是平定了”

王承恩立即恭恭敬敬的说道:

“回皇上,卫孝伯带着神武军封锁了京城各门,方公公带着腾骧四卫营守在皇城各门,英国公和新建伯都已经带着京营赶往平乱。”

自打用神武军接管了京城各门和城墙的戍卫之后,便是再也没生出什么乱子,就算是在这种城内大乱的情况之下,卫孝伯周经武仍然兢兢业业的守在门前。

对于这支精锐,崇祯皇帝还是非常信任的。

“对了,五城兵马司的巡城御史都死的查不多了,是时候该换一批了。”

崇祯皇帝在暖阁中来回踱步,负手说道:

“以前朕被那些东林党蒙蔽,这五个人都被裁退,且让他们接任兵马司巡城御史。还有这叫陈奇瑜的,不要戍边了,火速派缇骑召回京,让他到平台见朕”

“老奴遵旨。”

这次大乱之后,五城兵马司原本的五个巡城御史全部为国捐躯,壮烈牺牲,崇祯皇帝听闻此事后心里乐开了花,但面上却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马不停蹄的安排了新官上任。

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

说来有些奇怪,这新到任的五个巡城御史没有一个是东林党,要么是齐、浙、楚,要么就是崇祯初年被流放的阉党。

巡城御史和各城兵马司指挥使掌管着京城内的各街各道巡捕、缉拿人犯事宜,东林党的大佬们向来都是十分重视。

听见这个消息,群臣赶紧马不停蹄的前往魏府。

很快,魏府大门口便是聚集了一堆臣子,看来大臣们都想到一起去了,都想要魏藻德代他们出面前往冬暖阁,去和皇帝讨一个说法。

然而魏藻德可不傻,早就料到会有这个环节,自打监斩康妃回府以后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管你谁来找,只要不是传旨的司礼太监,一概都不见客。

想想看自己前面那些与东林党为伍的内阁首辅,有几个是好下场的,陈演可谓是大明三百年来最惨的一个首辅,居然被诛了十族,简直让人毛骨悚然。

大白天的魏藻德不见客就已经摆明了立场,东林臣子们在周围番子们有意无意的警告之下,也只得是鸟兽散,愤愤的各回各家去了。

这个时候的崇祯,除了忙于京城内外的安顿事宜,却也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不过这冷汗不是因为东林臣子们的再次聚齐。

这崇祯十七年可真是没有一刻消停的时候,这京城大乱刚刚平定下去,崇祯皇帝就又接到了来自南北两个方向的邸报。

北边儿的消息自然和鞑清有关,鞑清处理了内部关于皇位的争夺之后,小皇帝福临任命多尔衮为大将军,孝庄皇太后亲自祝福,多尔衮更是在这母子面前许下了定鼎燕京的承诺。

多尔衮没有一点着急的意思,除了在盛京的八旗兵马以外,就连蒙古、朝鲜和汉军旗都是能召集多少就召集多少,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趁你病要你命,要与大明一战定乾坤。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皇帝心里苦,但是不说。

崇祯皇帝任命出京的勋戚们在最近都陆陆续续的回来述职,眼下京畿这点兵马能用的基本算是给统计干净了。

本来在统计完成之前,崇祯皇帝还是有些自信的,怎么说这京畿附近还有这么多卫所和城镇,历史上因为分散没有形成力量,整合起来守住一个北京城还是不难吧。

但事实证明,崇祯皇帝还是高估卫所的实力了。

腾骧四卫属皇城禁军,平日的职责就是守卫各门,不过到了现在,也还是以吃空饷居多,已经称不上是最初的精锐禁军了。

兵册上的四卫营在册兵士有几万人,但方正化仔细核查了腾骧四卫营的实际人数,发现只剩下三千多人。

好吧,三千多人其实也差不多,但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混吃等死的老弱病残,方正化将这些人裁撤个干净,最后也就剩下大约两千多人。

根据崇祯皇帝的意思,内宫的防卫此后交给御马监来管,紫禁城各门的卫戍则交给京营,四卫营在历史上算是敢战,所以经过裁撤后被拉出来单独操练。

日后要是流贼打过来了,四卫营是要拉上战场试一试的。

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链负责核查南北镇抚司的校尉人数,全国在册的锦衣卫人员倒是不少,可在京师镇抚司能用上的还是少数。

北镇抚司上上下下总计有两千多人,但这些人多数都参与到监察东厂与百官、勋戚的活动中,不到最后关头,崇祯皇帝不会指望着他们上战场拼刺刀。

南镇抚司纠察卫所,本来人数不少,但自从刺杀案牵连了上任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以后,便是裁撤了一大部分的骆氏党羽。

明末这种情况,南镇抚司实际上也管不住卫所了,所以人数一直停留在七百多人没什么增加,根本指望不上。

新建伯王先通主要负责通州三卫的兵马,前些日他回到通州核查人数,发现通州卫的情况和京城大同小异,情况都差不多。

在册兵士三万有余,实际上三个卫加到一起不过才一万八千多人。

这一万多人算是近期崇祯皇帝听到最多的数字,但先别顾着高兴,这些人是要负责通州境内所有城镇的安防,若全部调到京城来,那就相当于将通州这个战略要地彻底放弃,崇祯皇帝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不过调通州兵马进京勤王的事也不急,毕竟没有山海关那么远,要是真的想调,几天功夫也就差不多了。

靖远伯王永恩、新乐候刘文柄一同核查旗手卫、金吾前后卫、羽林左右卫、府军四卫以及虎贲卫的实际人数,情况同样不同乐观。

这些所谓的天子亲军,总计二十六卫,在土木堡之战中并未随军出征,也便是幸免于难,后来在时任兵部尚书于谦的指挥下投入京城保卫战,是目前为止最有闪光点的一次战役。

每个亲军卫都有各自的防区规划,每卫的定额编制是五千六百人,上十二卫是负责护驾左右、护卫宫禁的皇帝侍卫。

上十二卫都有严格的建制,待遇也在众军之上。

一方面来说,亲军从职责上可分为护驾侍卫亲军和守卫侍卫亲军,另一方面,从区域上又可分为宫禁侍卫亲军和皇城侍卫亲军。

护驾侍卫亲军是护从皇帝左右、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地位最崇高的禁卫军,护驾侍卫亲军通常是挑选健壮、英武、勇悍的卫士充当,职责上主要是两大项:

一是保护皇帝,确保皇帝及随从的绝对安全,二便是奉旨执行一些差使。

守卫侍卫亲军是以守备宫城、皇城为主要职责,防盗、防火、防止贼寇入侵等等,宫禁侍卫亲军是守卫紫禁城的禁卫军,包括巡查,守御宫门、城门,杂役等职守,负责宫禁的绝对安宁。

皇城侍卫亲军则是守备皇城,负责皇城门禁,日夜巡查皇城中,杜绝一切隐患,确保皇城安全和万无一失。

按理说这些军士都是通过精选以后经严格训练而入选的身材健壮、武艺不凡之人,但自从土木之变后便是逐渐衰败,再没有什么战绩传出。

由土木堡之变开始,除锦衣卫与腾骧四卫营仍受皇帝亲掌以外,亲军二十六卫的其余各卫逐渐混同于京营普通部队,虽然名目未改,但已渐渐为兵部直辖统管。

亲军各卫在行政、人事、薪饷等方面受制于文官,日见衰败,在近些年已经不剩下什么战斗力,也鲜少有人提及。

上次遇刺告诉崇祯皇帝这些亲卫几乎已经形同虚设的事实,由文官掌管的亲卫再留着也没什么用处,还不如统计整合起来编册为新军,或许能收到奇效。

至于戍守皇城内宫,自然是有京营和御马监去做,再重分二十六卫亲军护卫宫禁,那都是将崇祯十七年亡国之危避免之后的事情了。

对崇祯皇帝来说的当务之急,除了治好鼠疫之外,便是将亲军指挥权从文官手中夺回自己这个皇帝的手中。

亲军指挥权是兵权的第一步,而统计亲军实际人数,并且将他们编册为新军,直属于亲军都指挥使司,则是拿回亲军指挥权的第一步。

不过话说回来,有意重掌兵权的皇帝不是没有,但基本没什么好下场,对于文官来说,兵权是和自身利益都是不能去碰的点。

正德便是一个不信邪的,最后那结果大家都知道,这货在自家后花园游玩的时候不慎落水,不久便是暴毙身亡,一命呜呼了。

如今崇祯皇帝算得上是病急乱投医,对于一切能用的力量都要加以利用。

虽然知道这是正德走过的路,结果并不是很好,但现在的崇祯皇帝不想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一样毫无为,最后落得个自挂煤山几乎全家死光光的结局。

自己玩完之前,也要先把东林党杀他个人头滚滚

第七十七章:刘芳亮北犯

北边鞑清的事崇祯皇帝想管,但却是有心无力,没那个能力去管,现在自己手底下的兵就连打流贼都费劲,更别提鞑清的铁骑了。

好在吴三桂还没有动,就让他继续守着宁远和山海关,甚至山海关以外宁远一带的三百里土地都可以放弃。

最好的结果,就是山海关还握在大明的手里。

建奴无论怎么蹦跶,最后基本还是从喜风口那种地方跑进来寇边,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再大掠而归,反正建奴永远不是重点。

只要山海关还在自己手里,关宁军还是朝廷兵马,想定鼎燕京不存在的。

至于南边的消息,不是周遇吉和白广恩的宁武关失守,却是李自成的东路军已经快打到京畿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崇祯皇帝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如坐针毡。

历史上,大顺军是两面夹击北京,前一阵子不能迁都,正是因为刘芳亮这南路军。

崇祯皇帝对李自成本部太过重视,基本所有的兵马都用来防范那一路,下意识的将刘芳亮忽略掉,好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不算太晚。

当然了,这个消息自然不是什么臣子奏报,却是探子来直接向厂卫密报,最后再由厂卫交到崇祯皇帝手中,如果没有厂卫,那才是什么都不知道。

据探子禀报,这刘芳亮由于没有任何制约,和历史上的进程相差不多,没有受到穿越者的蝴蝶翅膀影响,他率部由山西出太行,进入豫北、畿南,连克数地,现已是直趋保定。

保定这个地方,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还是各省官军联合进剿的剿匪基地之一,那个时候各路官军云集,称得上是

小说推荐:《成为神明的我只锤奇观》《重生1982搞渔场》《青连浮沉录》《无限公路就业指南》《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无限]》《被首座抛弃之后》【知乎小说网】《公路求生,神级宝箱开局》【华为小说】《竞选神明

崛起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看书网qbkansh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HP)Forgive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春枝缠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大明风流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乱世种田日常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金玉满唐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我在异世界召唤大唐小说家明末:边军不退我在三国逆转乾坤臭县令朕怀孕了朕,乃万岁!最狂上门女婿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清末土司王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朕,剩者为王带着美女闯三国谍战风云录:大宋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谍海无名玄天宗修行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