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不了楚军的防线。
秦楚近六十万大军在方圆仅十里的平原之上忘死厮杀,血流成河,地上的尸体已经堆积如山,秦军和楚军的尸体层层叠起,分不清彼此。
章邯稳稳的坐在中军点将台上,冷眼注视着不远处的厮杀,却丝毫不为所动。台下斥候不断的飞报战况,章邯都只是简单的点了点头。
一旁的章平却沉不住气了,有些恼火的说道;“大哥,仗都打成这样了,你怎么还跟个木头一样坐在这一动不动。”
章邯淡淡的看了他一样,说道;“急又有什么用,我教过你多少次了,为帅者要沉着冷静,即使泰山崩于面前也应该不为所动,你整天毛毛躁躁的,让我如何放的下心来。”
章平仍然焦急的说道;“我们和楚军现在胜负未明,你到是想想办法怎么才能取胜。”
章邯缓缓的抬起头望向远处,平静的说道;“为将着,无外乎知己知彼,谋定而后动。我已经抓住了项梁的弱点,利用了他的骄纵和急躁心理逼他仓促决战。该做的我都已经做了,已有七分胜算在手。剩下的三分就要看天意和将士们的临战发挥了,我急也没有用的。”
章平有些吃惊的说道;“那这么说大哥你已经胜券在握了”
章邯点了点头,道;“我们会胜,不过我不想惨胜,若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我们这种胜利就毫无意义可言,要知道大秦的各处反叛势力仍然很多。所以我在等待那三分机会,大胜的机会。”
这是一名士卒分快的奔到台下禀告道;“腾将军回报,楚军攻势凶猛,他的中军快要顶不住,望上将军速增援。”
章邯不为所动,点了点头道;“知道了,让他继续坚持住,他若败下,我会取他首级。”
章平不解的问道;“大哥,我们不是还有二万精骑吗,为什么不派去援助腾寒,或者去攻击楚军的两翼也可以呀,我看楚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章邯摇了摇头,道;“你太小看项梁了,他是项燕的儿子,自身也是个骁勇善战之人,他怎么可能会不留着后手呢我敢他的军中肯定也留着后备军,若我们的这二万骑兵冲上,最多只能诱出他的后备军,与大军仍是无助。”
“既然是刀刃,就应该用在最好的刀口上,我相信项梁他会比我先沉不住气的。”
这是台下又有一名斥候来报。“报上将军,定陶北二十里处发现一支军队,约万余人,正加速朝战场奔来。”
章邯眼皮微跳,问道;“可是赵军”
“回上将军,隔的太远没有看清,看装束并不像是叛军,倒像是我大秦的军队。”
“再探”
“诺。”
片刻之后,斥候长长的报声又想起,章邯手紧紧抓着座椅,面色仍旧平静。
斥候的声音带着欢喜,“上将军,已经探明,来者是我大秦军队,他们碰见了我方斥候,便打出了北军的旗号,朝楚军背后猛扑了过去。”
章邯再也坐不住了,激动的站起来仰天大笑道;“天佑大秦,天佑大秦。”
又高声喊道:“章平。”
“末将在。”
“速去骑营,见我红旗飘动则右出直扑楚军中军,随我前去擒杀项梁。”
章平赤红着眼,大声的吼道:“诺”说完便转身快马离去。
当韩信在太原郡打着北军先锋的旗号一路南下,秦军的溃兵败将纷纷投奔,而郦营大军覆灭后,赵国在河东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因为才被韩信趁虚而入,一路攻城拔地补充粮草补给,若遇坚城,则绕道而行,避而不战。
从太原郡南下到达定陶,韩信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队伍也从当初的三四千人扩张成了近万人。
当疲惫不堪的队伍到达定陶时,正好赶上了秦、楚两军主力的大决战,韩信当机立断,也不待士卒休息便率军赶至战场。又令二千多老弱之族才分成数十队持着大量的秦军黑水旗,四散开来在附近的山林中以为疑兵,他自己则带着七千多人猛的扑向楚军空虚的后方。
这一支突然从后方冒出来的秦军让项梁大惊失色,他为了加强对章邯的攻势几乎把所有的后军都投入到进攻中去了,被韩信这么一搅顿时楚军后方大乱,正在大战的楚军士卒们见后方秦军旗帜四处飘舞,不由心惊胆战。
迫不得已项梁只好带着身边的两万多亲军向韩信扑杀过去,早已等待许久的章邯则率着二万铁骑随即出动,狂啸着朝着楚军中军奔袭杀来。铁蹄所至,势如破竹,楚军顿时大乱,首尾不能相顾,士卒纷纷掉头逃跑冲撞自家的军阵,令楚军更加混乱。
恒楚力战而死,项梁见败势已无法挽回,仰天悲呼数声自刎身亡,钟离味则率着数万残军仓皇南逃。
s:很多大大都提过,说这本笔下的配角出场镜头太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其实江南的本意是想写一部完整的秦末战史,韩信只是主角,将整个剧情串联起来,由他的际遇改变而带动了整个历史的变化。既然是写秦末,那如果不写项羽、刘邦、赵高这些重要人物的话,那就绝不是一部完整的秦末。所以江南才会花大量的笔墨去刻画这些人物,将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和战役还原,尽可能写出一部气势磅礴新的秦末乱世。
其实很多友提的意见也让江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关于战争细节的描写我并不是很擅长,关于镜头的转换也有些生硬,有些地方也因为江南不够严谨而穿帮了,等等这些我都在努力的去改善,希望大家也能看到我的努力。
江南还是个新人,第一次尝试写历史小说,希望大家多对我包容些,有些好的建议或者想法请不吝赐教,评区或者交流群都可以,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会认真听取的呢。前几天一位友就和我提到李左车的事情,让江南思路拓宽了很多,相应的也为以后设定了不少伏笔,这里感谢这位大大呢。
再就是跟新不给力的问题,呵呵,为这个我没少被骂。不过真没办法,我是个上班族,只能利用空闲的时间来码字了。而且我写算比较严谨的,尤其是一些相关的史料和战术。我现在已经算很努力了,每天差不多码字的时间就花了六七个小时,都坚持在四五千字以上的大章节,这几天还都突破了五千,希望各位大大能体谅下呢。
正文第九十九章江山裂
s:今天很愤怒,码字两次都停电,还一停就是一天,还都没保存,到了晚上10点才来电。不知道那三峡有啥用,不能蓄洪,不能抗旱,现在还不能发电,整天拉闸限电,娘希匹,全球最大的豆腐渣工程
“末将参见上将军。”
韩信单膝跪下,低头拱手道。
“起来吧,军中就不要讲那么多繁文缛节了。”
“诺。”
韩信站起了身子,抬起头来看着章邯,发现章邯也正微笑的打量着他。
章邯看上去并不很像一名武将。秦人好饮酒,尤其是军中更是饮酒成风,所以大多数将领小腹都有一点微微凸起,身材也会较为臃肿。而章邯却是面颊清瘦,头发花白,身材虽然高大却不魁梧,身上穿的也只是简单的布衣,并未穿军中的铠甲,看上去倒是有些长者风范。唯一颇有威势的地方就是他的一双眼睛,眯起看人时目光凛然,让人不敢正视。
章邯正颇有兴趣的打量着他,见韩信英气勃勃目光如炬,虽有大功却不倨傲,对自己也是不卑不亢,应答皆得体合礼,让章邯不由心生好感。
当然,最让他满意的地方时韩信的头脑,能把握住战机当机立断的率着万余疲惫之师猛攻项梁的软肋,说明此人眼光十分高明。又能让部下广布旗帜虚张声势,说明他深通兵法谋略,所以无论从哪点上看,章邯都颇为欣赏韩信。
“你叫什么名字”章邯问道。
“末将韩信。”
“韩信。”
章邯略略思虑,想起了些什么,有些吃惊的说道;“可是那率一万精骑攻下头曼城的韩信”
韩信躬身回道;“回上将军,正是在下。没想到末将的薄名也曾入上将军之耳,实在荣幸至极。不过那场战争主将是王泾王大人,末将不过是副将而已。”
章邯哈哈一笑,哑然道;“王泾那小毛头我还不知道吗,他有几斤几两我最清楚不过了。你说他为将,倒是个不错的将领,可惜他并没有什么帅才,所以虽然北军发往咸阳的报捷文王泾居于首功,你屈居第二,不过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王离那小子不过是再帮他儿子抢功。”
韩信一笑,也不言语。章邯顿了顿,又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你不在北军中效力,怎么会出现在中原之地呢还有,你手下的那群怎么看也不像是精锐的北军,到更像是散兵游勇。”
章邯是个聪明人,而且看得出来他似乎对自己很赏识,最重要的是他现在风头正劲,势头几乎是大秦第一人。所以韩信不敢隐瞒,便一五一十的全部说出来了,只是担心赢可的安慰,所以将密室所见那一段隐去不说。
听韩信说完,章邯皱了皱眉头,到也没有起疑,只是哼了声道;“王离这小子,居然心胸如此狭窄,如此嫉贤妒能,完全没有王上将军和王大将军当年的胸襟气魄,看来王家在他手里真的要没落了。”
又看了眼韩信说道;“你大可放心,你现在立有如此大功,我会向咸阳如实禀告你的功绩为你邀功的。至于王离那,我一封信过去足以。我当年追随他的祖父多年,又和他父亲相交甚深,算起来他还是我的子侄辈,我这张老脸的面子,他还会给些的。”
韩信忙躬身谢道:“如此有劳上将军了。”
章邯又是哈哈一笑,摆了摆手笑道;“不用谢我,这都是你应得的,你这次确实帮了我大忙,斩杀项梁的功劳中也应该有你一半。”
“上将军言重了,我想依照您的布置,这项梁恐怕早晚都是您的囊中物,倒是我运气好些,正巧赶到而已。”
韩信提起项梁时表情不由有些唏嘘,想起当年在吴城初见项梁的情形,又想起了他的结拜大哥项羽,不知道他知道叔父身死后会如何悲愤。当然,还想起了他的秒弋。
算算从分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年,这两年发生了太多太多,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变成了现在杀伐果断的秦国将军,而昔日的义兄,也变成了生死对头,这次项梁身死多少也有他出的一份力,不知道项羽会不会后悔当初放过自己一命。秒弋呢也不知道她现在过的怎么样,应该不会太差吧。楚地早已平定,他父亲又是楚地望族,应该不会有事的。
章邯见韩信低着头沉默不语,还以为他是谦虚,心中对他的欣赏又多了几分
相对于楚国的才俊辈出,与之相比的秦国却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青年将领,就连章邯一直很欣赏的李由也败于项羽之手。秦国现在的将才到了一个令人尴尬青黄不接的时代,所以于公于私,章邯都很乐于看见一个新的青年才俊出现。
毕竟他已经年近六十岁了,反秦的诸侯遍地起事,他在有生之年未必都能一一扑灭,也确实需要考虑培养一个接班人继承自己的事业。
“韩信,我问你,你觉得的此次大胜后,下一步我们该如何”
韩信低头拱手道;“末将人微言轻,如此大事应该是上将军拿主意的。”
章邯微微一笑,道;“不妨,我只是问问你的看法,你只管说就是了。”
韩信听出了他语气中带着一些考对的味道,便也不再推辞,沉吟了会道;“上将军,末将以为中原之地已经大定,像魏地的魏豹,齐地的田氏兄弟这些割据势力都是些鼠目寸光之人,从他们坐视项梁的覆灭而不来救援就不难看出了。所以我们大可置之不理,只留下少数精兵防范即可。”
“河北的赵国虽然看似强大,其实内部却矛盾重重,从武臣的部将韩广攻下燕地却自立为王就可以看出他们内部并不团结。我在河北之地时曾经和武臣的部将郦营交手过,从俘虏口中知道了赵国的主要大事皆决于张耳和陈余二人之口,武臣已经被架空。仆大欺主,乱像之兆耳。”
“我觉得楚国才是我大秦的心腹大患,项梁虽然已经身死,可项羽、刘邦大军仍完好无损,而且楚国的后方也已经稳定,已经和我大秦成东西裂土对峙之势,成了天下反秦势力的主心骨。上将军应该趁胜追击,一举捣毁楚国的根基。”
章邯思虑片刻,缓缓点头道;“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不过和我的打算却有些出入,我的想法是先北上会和北军消灭赵、燕二国的叛逆,再集中力量消灭楚国的残余势力。”
韩信犹豫了下,还是说道;“不瞒上将军,其实我在入军前和项羽有过段交情,他给我的印象就是英雄盖世,不做二人。若不趁势将他彻底的击垮的话,我担心他一旦回到楚地,便会龙入大海,将来会成为我大秦最大的对手。”
章邯见韩信毫不避讳的直言和项羽的私交,微微一愕,随即笑道;“你的担心也是对的,他能以弱胜强,击败李由的大军,从这点上就不难看出他的本事,确实是罕见的武将之材。本帅并非轻视他,只是你有没有考虑过,项羽有一大软肋,就是他的根基不稳,他所有的权势都是建立在他叔父项梁的基业之上。拥戴他的几乎全是武将,留守楚都彭城的陈婴、宋义等人并不喜欢他,而且地位身份远在他之上。”
“项梁一死,楚国内部肯定会彼此争权夺利,无暇顾及与我大秦为敌。若是我们大军南下攻击楚地,他
小说推荐:《落崖三载后》【比奇楼】《伪装大佬那些年》《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灵境行者》《穿书后成了狼孩》《龙凤猪旅行团》《大道朝天》《社恐对恋爱没有兴趣》
全本看书网【qbkansh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生韩信》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