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门:我能往返汉末三国》转载请注明来源:全本看书网qbkanshu.com
徐晃离去后,刘羽继续开始对并州的种田发展——他的思路很简单,那就是“衣食住行”。而民以食为天,先从屯田入手。
屯田的种子自然是“杂交水稻”,这玩意亩产高,但对化肥和水利要求也高,并且不能留种子,正适合刘羽控制源头,避免被世家大族窃取种子了。
种田前需要先犁地,耕地从“直辕犁”发展到“曲辕犁”最后因为缺少耕牛,晋级到“耕地柴油机器”!很难想象,如今公元181年的大汉并州,已经步入机械化了。
这些事情刘羽没有隐瞒,也根本隐瞒不住。
所以像这种“耕地机器”,顿时引起围观,不管是黔首百姓,还是寒门士子,亦或者世家大族,都看的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地方志显然会将“机械化”记载进去,刘羽对未来的学子、学者们的发际线表示担忧,估计他们会苦恼为什么公元181年的大汉已经机械化了。
而机械化所需要的工业化产业链又没有出现,这些“耕地机器人”,以及刘羽的“机械部队坦克军团”,就好像是凭空出现似得!
真的是凭空出现,因为二世纪的大汉,没有制造这些机器的工业化和产业链。
这时候,众人也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西凉军败得那么惨?为什么都是四条腿的战马,西凉军跑不过刘羽大军了?!
因为人家是“四个轮子”圆周运动!
田地翻耕之后,接下来需要堆肥、播种、水利等工程。刘羽本想要引进现代的“自动灌溉机器”,但考虑到没有配套的水泥管道,同时电力不足。
最后还是使用了老祖宗的“水车”。水车是在东汉时期由大发明家马钧发明,也有说是诸葛亮,如今还没有问世。
并且东汉的水车只是雏形,还需要人力和畜力驱动。而完全品完全是水力驱动。
因转轴、竖轮、卧轮等的发展,使原先只用水力驱动的筒车,即使在水量较不丰沛的地方,也能利用兽力,而有所贡献。
堪称“水陆两栖作战”!
另外还有“高转筒车“,在地势较陡峻而无法别开水塘的地方,也能低水高送,有所开发。
这个发明创造有些复杂,但却处于可以山寨仿制的范围,那些世家大族顿时双眼一亮,立刻照猫画虎、有样学样,最后逐渐推广出去,如同曲辕犁。
刘羽一开始有些排斥,甚至反感,总有种资敌、有种自己的发明创造被偷窃的不爽。可后面想想,他不也是“文抄公”吗?
并且这种山寨仿制,加速推广,也能将这些科技“造福万民”。同时天下万民,包括民间的发明家们,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改良推进这些科技!
集思广益、推陈出新!
试想一下,如果二世纪的大汉已经步入工业化,二十世纪的大汉,是不是已经在星际遨游了?!未来的教科书上,那些大牛全都是中文!
甚至,很多国耻都不会发生了!
一念及此,刘羽收起了敝帚自珍的想法,其实这個想法很愚昧,甚至有些轻视自己。因为拥有“双穿门”的刘羽,竟然还会担心自己的发明创造会资敌?!
这简直就是笑话,天大的笑话!
刘羽顿时将科技引导到汉代,从农业开始,一个天下万民不需要借助工业化就能推陈出新的科技——曲辕犁,水车,氮磷钾化肥培育,南方的油菜水稻轮种技术,北方的棉稻轮种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可以增加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亩产,改善土壤质量等等,这是汉代很多人没有想到,甚至浪费土地的地方。
这个技术一经传播,顿时引发天下震动!
特别是油菜水稻轮种技术,引发南方地区的试验。但问题是,棉花还没有传入大汉,北方地区难以试验!
没关系,刘羽懒得跑去天竺采购,直接通过双穿门批发。最后想了想后,刘羽还是决定将红薯、土豆和玉米带到了汉代!
诚然,这么做会资敌!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么做也能活人无数,也能让那些生活拮据的百姓们,不至于挖树皮、啃草根。并且未来的小冰河世纪爆发,这三大神器,可以改变历史!
“这是红薯、这是土豆、这是玉米,你们只需要知道他们亩产五千斤即可。如果达不到这种亩产,别来找我,肯定是你们的问题!”
其实红薯、土豆和玉米高产量,也需要看土地肥力、化肥和水利的。亩产也没有五千斤那么夸张,能有个几百上千斤已经非常
小说推荐:《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抖音小说】《万人嫌断情绝爱后》《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龙只想水群,不爱待在洪荒》《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大明:嘉靖修仙啦》《石破天穿越令狐冲》《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余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看书网qbkansh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