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看书网

分节阅读 14

《晚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全本看书网qbkanshu.com

为是煞位,厕所的污秽之气可以压煞气,东厢靠南是厨房,其他厢房都是仓库。二进的大门就在一进的正北面,那里面看着好像还大,听老蔡说二进开了一个侧门,方便家眷进出。

陈新虽名曰账房,实际没有单独房间,也在店铺里面管收钱,就是会计兼着出纳和库管,柜台里也只有些碎银和铜板,显然对他这新来的账房不太放心,说好每日进的银钱下午都由老蔡锁到银柜中保管。

今日主要工就是老蔡与陈新交接库房,老蔡拿了货册,打开一间西厢房,里面放的全是倭刀和折扇,平日打扫和擦拭是卢友和蔡申举在做。老蔡对陈新道:“我们的倭刀长短都有,倭人叫什么野太刀、小太刀、打刀,我们就只写长刀、中刀、短刀,你记账时要记住区分,否则就乱了。”

陈新拿出银清册看了看,写长倭刀的售价从七两到三十两都有,不由问老蔡道:“银清册上长倭刀也有几种价,又是如何分的呢”

“长中短也要分三品,倭人的刀种类多得很,我也搞不清,反正上品倭刀的刀身上都有铭文,你来看看。”

老蔡抽出一把倭刀,寒光四射,带血槽的雪亮刀身上果然有两行铭文,在近格处。

老蔡还刀进鞘,又对陈新说:“有铭文的一般是上品,另外一些没铭文的,东家试过觉得好的话,也归为上品,刀柄上捆个红布条。中品则捆个青布条。”

陈新一看刀架,果然有很多捆青红布条的。

老蔡又一一给陈新看了中刀和短刀,说起倭刀的顾客,一般都是些武官、富家子和打行,还有一些京师和边镇的客商来批发。老蔡把倭刀吹得神乎其技,连说官军该多买些,打鞑子不在话下。

陈新口中赞同,心中却不大在意,明军的问题远不是武器,但即便以武器来说,这倭刀太贵,性价比又差,虽看着漂亮又霸气,但刀身就三四厘米宽,又长又薄,拿来街头砍人可以,真要上战场,遇到长矛、大刀、狼牙棒这样的重兵,不死才怪,那天代正刚用铁棒一棒砸断青手的太刀就是明证。所以在陈新看来,倭刀最好的用途就是给鬼子剖腹。

老蔡带着陈新按册子点完倭刀,又开始点折扇,折扇最先就是由日本传入,先是青楼女子用的,后来因用着方便,普及开来,库房中的倭扇上画着些山水花木禽鸟,好点的有描金粉涂银泥,就如蓟州那胖子用的,苏州和南直隶等地制扇坊很多,还曾有何得之、小官这样的制扇大家,一扇可值二三两银,工艺不比小日本差,所以倭扇最多是有点异国风情,虽说销售还可以,但不算利润高的货物,当下也是分类清点了。

两样点完,老蔡有点累,两人又回到门市上,把门市中摆放的倭刀倭扇一一点过才坐下休息,此时也还早,街上零零落落几个行人,店中生意都还没开张,陈新给老蔡泡上杯茶,自己也端上一杯,看着这生意情况,比陈新原来上班还要轻松。

几人正聊着,蔡申举突然看着门口低声道:“别进来,别进来。”

陈新背对门坐着,听了回头一看,竟然是那沈楼的娘子,还是穿的那天那一身衣裳,发髻收拾了一下,神情憔悴,她当然没听到蔡申举说话,怯怯的走到门口,看看招牌,犹豫了一下后,迈步走了进来。

蔡申举和卢友都是懊恼的“哎”一声,然后蔡申举无精打采的迎过去,问道:“沈家娘子可是要买俵物”

沈娘子小心的看蔡申举一眼,“是,我,我想买点鲍鱼给我家相公将养。”

蔡申举看都不看她,头扭在一边回道:“这边的干鲍每两价银三钱五分,那边大一些的每两价银五钱五分。”

“啊,这么贵,那我再看看,看看。”

沈娘子脸红着,尴尬的站在鲍鱼货栏边。蔡申举在旁边翻着白眼,他一开始就知道这沈娘子买不起,纯属浪费精力。现在的日本俵物是真的奢侈品,比广东福建产的要好,每年从日本运来的数量不多,东元俵物店的海鲜大部分要发往京师等地,留小部分在铺面,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

老蔡在柜台后轻轻哼一声,陈新看他们样子,似乎十分讨厌这沈娘子,正要问老蔡原因,那老蔡先开口了,低声对陈新道:“刚开门就进来一个女子,晦气得很,况且她家男人还是个小利注:小偷之徒。你也要记着,如果开门第一个进来的是女子,等她走了后要烧草熏屋,草灰还要扫到门外去,如果是孕妇就更晦气,最好在门外就挡着,这样才能不得罪财神,你可一定要记住。”

陈新才想起老蔡和这沈娘子都在立业坊住,难怪知道沈楼的事。不过要是按老蔡这理论,后世的母婴店赚个屁钱。

“这样啊,那如果进来的是清军厅同知大人的夫人,又当如何”

“那又不同,同知夫人是沾了官气的,又岂是这种市井妇人可比。”

陈新肃然抱拳:“原来如此,晚辈受教了。”

第十五章街坊

几人搬来井东坊的第十天下午。院子里面人声嘈杂,空气中飘着煤燃烧后的气味,今天是他们宴请街坊的时候。

“这边这边,把桌子摆过去点,别挡着门,狗子你再到江旺家借几个凳子。带喜,你一会先把碗筷叠好放那边。”

“知道了。”

刘民有流着汗,指挥几个跟班,在门口摆好了两张大桌子,周来福家老婆在灶台边帮忙烧火,家庭妇女显然更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煤的热量,一个从厨役市请来的厨子忙着切肉煮菜,卢驴子在给他打下手,二屯就在旁边看着,陈新上班当天,代正刚和卢驴子就把二屯送过来了,其他几人的刀伤差不多好了,但伤口还包扎着,代正刚担心其他街坊看了会多心,就只送了二屯来,卢驴子留下照顾,他自己还和其他人留在窝棚。

不一会,门里门外都飘满了肉香,几人准备了一天,晚饭时就要请各位街坊来吃流水席。请客的时间是请相士算过,本来总甲谭顺林建议中午开始,考虑到白天外出做活人多,陈新也不在,就改在晚饭时候,而头一天谭总甲带着他们已经一一通知过邻居。

申时刚过,饭菜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只有四五个菜,就是烧猪肉、炖猪蹄、烧羊肉、馒头、杂粮饼之类,用几个大瓷碗装了放到桌上,灶上就轮流把几个菜热着,吃完一碗再装一次。这就是流水席的做法,费用也不多,加厨子工钱用了近二两银子。猪肉一斤是二分银,买了三十斤,羊肉便宜些,买了五十斤,坊中六十八户人家,一家至少三四个,两三百人,一人能到不少肉,可算是不错的牙祭。

肉香一出来,就有几家街坊来了,昨日说了之后他们就期待着今日这晚饭,在家的就早早过来,刘民有不停的跟街坊打着招呼,江旺在一边跟刘民有介绍,好让众人都认识刘民有,这也是办这流水席的目的。

来的第一桌都是坊中的妇女,白天在家的,赶了个早,拖儿带女的来了,各自拿了碗,先来的就围坐在桌边,十多人坐满了一桌就开始吃。一边吃一边称赞两人。

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问:“刘哥儿你们从哪里来的”

“这位婶子,我们是辽东来的。”

“啊哟,那可不是被鞑子占了么。”

“是,所以我们一路逃进关来。”

“这天杀的鞑子尽不干好事,前两年丢了那啥广宁的时候,逃难的人多得不得了,听说有些全家都死路上了,看着真是可怜。”

“是,我们两人还算好,进关投了亲戚,他们这几个可是遭了罪了,爹妈都死在路上,到处流浪几年了。”

刘民有说着指了指王带喜他们。

一众家庭妇女一听,爱心泛滥,拉过最小的王带喜和张二会,七嘴八舌的关怀起来。

另一个妇女道:“刘哥儿你们可成了家”

“还未成家。”

“那可不行,刘哥儿你们可得赶快,听说你们都是读书人,一定知道无后可是不孝,这事包在你王婶身上,一定要给你找个好人家女子。”

王婶旁边一个女人接道:“王婶你是不是看上刘哥儿,要招他做女婿咋的,你家女儿才十岁,刘哥儿你可别听她的。”

“哈哈哈”旁边一群女人一阵大笑。

王婶听了骂旁边那女人:“死娘子尽乱说,我家女儿着啥急。”

“是,不着急,反正刘哥儿他们这里可是有五六个男人家来的,王婶你慢慢选就是。”

一群女人又是大笑,张二会被拉在旁边,倒懂不懂的,跟着他们一起笑,那王婶的女儿才十岁,被笑得红了脸,肉也顾不上吃,抓了个馒头跑了。

刘民有有点尴尬,不知道说什么好,对他这个宅男来说,这帮子家庭妇女难对付得很。

正这时,身边传来陈新的声音,“我倒急得很,王婶可以先帮我物色个女子。”

转头一看,是陈新和老蔡几个人来了,知道有饭吃,几人收了铺子忙忙赶了回来,蔡申举二话不说先坐到另一桌,占住一个位置。

王婶正被一群女人挤兑,陈新这么说,总算有了个台阶,笑道:“陈哥儿你快说说,要找啥样的,包在王婶身上。”

陈新一脸职业笑容:“我要求高得很,一定要找各位嫂子婶婶这般贤惠持家的。若实在没有,至少要赶得上各位一半才行。”

一众女人脸上有光,立即叽叽喳喳合计起来。刘民有乘机躲回院子,让陈新对付这帮中年妇女。

吃过一会,街道上出来的人渐渐多了,蔡申举坐的第二桌很快坐满,吃了起来,这桌都是男的,上了一碗酒,一桌人轮着喝,不一会酒碗里面就飘了些菜渣子,不过大家都不以为意。

第一桌女人见人多了,也不耽搁,加快速度吃完,腾出第一桌,走的时候还在讨论哪家女子适合陈新,等她们一走,马上又有街坊上来坐满,拿了碗筷开始吃。王带喜等人赶忙重新端来菜碗,又收了空碗拿到院子里面洗了,以备下一轮使用。

院子里一片忙碌,刘民有也去帮忙装菜,刚装了一半,周来福老婆就道:“刘公子你这样装可不成,肉太多了,后面的还有好多轮,到时可就没肉了。还是我来。”

刘民有只得又把碗给了周来福老婆。等她装好,放在灶边热着。

谭顺林见刘民有还在院中,进来对他道:“刘公子你还是去外边陪着,今日主要是让街坊认识你两人,厨房的事交给这些女人就是。”

卢友在旁边也附和道:“就是,贱内马上也过来帮忙,你就去外间陪着,真是的,让她明日再洗衣服偏不信,明知道今日事多,非要洗了来,等会看我不收拾她。”

这卢友也是二道街街坊,每日和陈新一起上下班,已来过几次,比较熟悉,他在老蔡面前虽老实,但在家却是说一不二。

刘民有只好又到院外,跟陈新一起陪众人喝酒,并负担起倒酒的职责。街上的人已经很多,都在一边等着桌子,站成一堆堆的聊天,谭顺林带两人一一介绍。

桌子上坐的大半都是些男子,女人敢上桌子的总共就一桌,大多数则是装了饭菜蹲旁边吃着,少数家规严的,根本不许女人出来吃饭,明末南方风气开放,手工经济发达,妇女地位有所提高,悍妇妒妇都不少,北方女人相对地位差些。但因人口流动频繁,天津这样的运河交汇处各地人都有,所以风气上也是混杂各地特色。

终于第二桌又吃完走了,老蔡父子也告辞离去,又是一番忙乱,摆好后又坐上一桌。就这样吃了六七轮,看着人渐渐少些,两人陪了半天,也认识了不少街坊。

四个小跟班和帮忙的几个人忙里忙外,王带喜正收拾桌子,叭一声,一把腰刀甩在桌上,吓了王带喜一跳,一看,是一个还算强壮的男子,穿了件半旧的胖袄,腰带上挂个木牌,脚穿黒鞑靴,头上戴个皮毡帽,大模大样坐了下来,口中连道:“还好还好,总算赶上了,主人家先来点酒,可馋死我了。”

陈新忙过来招呼:“兄台先坐,这就上酒,还没请教是。。。”

谭顺林从旁边过来怒道:“周烂钉你干啥,这是新来的街坊,你这般模样岂非吓着人家。”

那周烂钉见了谭顺林,赶快把腰刀从桌子上拿下来,赔笑道:“原来谭总甲也在,我这不是饿了么,我平日就这模样,又不是故意今日来吓他们。”

谭顺林这才语气放缓:“这是新来的陈兄弟和刘兄弟,以后你们要互相多帮衬。”

又对陈新道:“这是周世发,是天津副总兵钱中选大人的家丁,有时在镇海门当值,有啥急事进出的话,可以找他帮忙。”

陈新笑着对周世发一抱拳:“原来周兄是副总兵大人的家丁,难怪如此豪气,有周兄这样的壮士帮着钱大人守城,我等小民才可以放心在此安家,一会我们一定要多敬周兄两

柯山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看书网qbkansh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金玉满唐我在异世界召唤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明末:边军不退谍战风云录:大宋我在水浒做奸商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春枝缠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我在三国逆转乾坤清末土司王乱世种田日常玄天宗修行记事谍海无名臭县令朕怀孕了继兄不善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我家娘子太体贴最狂上门女婿带着美女闯三国倒拔三国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唐小说家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朕,剩者为王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大明风流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